返回 首页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关灯
护眼

第一百九十四章 前面建国名东海,后脚归附献地图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勐子这边的消息传回流求,冯一博立刻派人兵临流求西南部。

不费吹灰之力,就将整个流求占领。

澎湖东部被流求舰队彻底阻断,澎湖宣慰使吓得,连夜带人跑回了泉州。

随即泉州、广州等东南沿海,陆续收到通报。

东海黑龙王在流求正式宣布建制称王!

澎湖以东、倭国以南,宿务以北。

包含流求、小琉球、宿务、吕宋在内,尽为黑龙府统属。

其中北部的流求、小琉球等诸多岛屿,统一归属流虬州。

南洋原海西巴尼亚人控制的所有区域,包含宿务、吕宋等诸多岛屿,合并为吕宋州。

黑龙府统属两州之地,国名东海!

这个消息以秘信、奏折、八百里急报等方式,纷纷奔往南京和都中。

虽然民间对此还不清楚,但东海国黑龙府之名,已然响彻大魏上层。

朝野之中,文武各执一词。

有的认为流求,是澎湖宣慰司的一部分。

应该立刻派兵讨伐。

有的认为无论流求还是吕宋,都是海外飞地。

不值得劳师远征。

就在消息刚传到都中,还未在朝会中正式商议的时候。

冯一博就已经悄然回返。

他不慌不忙的,将早已准备好的奏疏按制承上。

仅仅过了半个时辰,这封奏疏就到了景顺帝的御桉之上。

而且,是张松越亲自奉过去的。

因为随着奏疏一起的,还有两份极为重要的文件!

一份是如今风头正劲的东海黑龙王,请求归附的国书!

另一份,是一张图。

正是东海国领海以及国土的地图!

说实话,看到这份国书的时候,内阁大老们都是懵逼的。

之前满朝文武都还在为东海国的事头疼,甚至早就忘了冯一博过去招抚的事。

如今这事还没个章程出来,冯一博就已经搞定了。

而且不是一般的招抚,而是归附!

正常来说,海外建国应该是先请封。

得到大魏皇帝的加封,就代表了确认藩属关系。

正是成为大魏属国,可以进行朝贡贸易。

也就是君臣关系。

但归附不是藩属,而是献土!

这就不是君臣关系,而是直接加入大魏内部统属。

也就是说,归附之后,东海国就没了!

有的,只是大魏新增的州府。

或者羁縻州。

包括张松越在内的内阁大老,都是一头雾水。

只有跟在张松越身边的刘正,心中暗自振奋。

自己这位挚交好友,再立新功。 首\./发\./更\./新`..手.机.版

看来自己也要奋起了!

不然,就要被他拉下了呢!

无论这事如何处置,也不是内阁可以专断的。

于是张松越忙入宫,求见景顺帝。

将冯一博的奏疏,以及黑龙王的国书、地图一起奉上。

景顺帝看罢,先是面露惊喜,

可随后又陷入疑惑之中。

“老师,这事肯定是个好事,但予总觉得哪里有些蹊跷。”

虽然大魏还没确定是否征讨东海国,毕竟涉及流求归属。

可实际上,海外政权更迭的事,并不少见。

包括满刺加、吕宋等国易主,频频上演类似事件。

大魏对此并未插手过。

只等争端平息之后,赢的一方上书称臣。

大魏再进行册封。

基本上,除非海外王国的内乱未平。

大魏需要等一个结果。

其余时候,很少有不答应的。

可归附的则不。(下一页更精彩!)

同。

翻遍史书,大多都是内陆小国。

或是异族举族来附。

像这样匆匆建国,还占据了一块原本归属就在中原王朝的地盘。

绝对前所未见。

景顺帝之所以绝对蹊跷,原因就是在此。

实在是太过巧合,也太过匆忙了。

不过,不管什么原因。

这对大魏来说,都是好事,是大事。

是大好事!

这样的大好事摆在面前,仿佛被一个巨大的馅饼从天而降。

砸得景顺帝甚至有些恍忽。

师徒俩沉默良久,张松越才吐出一句:

“难道,他本来就是想归附封王?”

这话的意思很明显,是在说黑龙王的目的不纯。

先建国后归附,和造反、招安一个套路。

这在历朝历代都屡见不鲜。

尤其是宋朝。

水浒的故事至今流传,各种戏曲都有传唱。

除了这个,也没有更好的解释了。

“吁!”

景顺帝长长吐出一口浊气,郑重道:

“老师,予不想管他为什么这么做,予只知道,这可是献土啊!”

张松越怎么能不明白,景顺帝说的是什么意思?

造反、招安对朝廷来说,只是节省时间成本,和战争靡费。

可这个黑龙王的归附却是不同!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

造反、招安相当于通房丫头,完全是内部消化。

而黑龙的建国、归附则是带着丰厚的嫁妆!

甚至还有让景顺帝无法拒绝的一样嫁妆。

那就是,声望!

造反、招安,实属内耗。

而献土归附,却是开疆拓土!

更何况,这样的献土归附。

那可是王朝鼎盛之象!

就如盛唐,异族归附不断。

虽然这个东海国,对大魏来说。

算不上异族。

归附的国土,还有部分原本就是大魏,剩下的也都是海外飞地。

但单单是归附这件事的意义,对于景顺帝来说,就远超其所献之土!

因为,从大魏太祖到他。

还是第一次有开疆拓土的可能!

这样远迈先祖的事,你让最好声名的景顺帝,该怎么拒绝?

即使他心中清楚,大魏相比盛唐差得远了!

大魏国力虽也算强盛,无论人口还是疆域,自问都不比盛唐差上分毫。

但是,论起国势。

可就差得太远了!

虽不至于国势衰微,但各方面无论如何也谈不上盛世。

吏治方面,极为腐败。

卖官鬻爵不说,还党争不断。

经济方面,国库空虚。

不然也不会开什么捐纳的口子了。

文华方面,毫无建树。

即使是李守中这样的大儒,也没有什么学术问世。

对外方面,勉强维持。

北面虽能压制异族,但连年朝贡的藩属只是十数个。

比起盛唐的万国来朝,连零头都算不上。

从这四个方面来看,别说盛唐。

就连太祖刚刚建国时候,也比现在强。

当然,这不是景顺帝的锅。

而是他老子天泰帝时期留下的隐患。

就如原本的藩属吕宋。

若非冯一博夺回,早成了海西巴尼亚人的地盘。

现在有海外国家请求内附,你让最好名声的景顺帝如何拒绝?

“圣上,臣觉得,还是不要轻下定论。”

张松越能理解景顺帝的心情,但他的职责之一,就是在这个时候劝止。\./手\./机\./版\./无\./错\./首\./发~~

。(下一页更精彩!)

“不如先见见冯渊,问问具体情况再说。”

景顺帝一听,才想起上疏的冯一博,当即点头,赞道:

“到底是老师老成持重,予有些心急了。”

多年来喜怒不形于色,刚刚却有些失态了。

实在是这件事让景顺帝欣喜若狂。

他刚刚表现出来的,不及他心中的十一!

打发人去召见冯一博后,景顺帝还忍住不赞道:

“这个冯渊真是予之福将,若是此事属实,予定要超擢于他!”

超擢就是越级升迁。

之前冯一博连续越级两次,才到了现在的正五品。

景顺帝说超擢,那至少也要再越一级。

也就是说,若没有什么波折,冯一博这次至少也能到正四品!

二十岁的正四品大员!

放眼历史,可能不算什么、

毕竟有甘罗七岁为相在前,再无人能够超越。

可二十岁的正四品文官,在大魏可是头一个!

冯一博知道这事的紧急,没有任何耽搁就交上奏疏,

之后并没急着回家,而是在部里闭目养神。

老神在在的,坐等宫中宣召。

紧急半个时辰不到,就有宫人过来。

冯一博随着他来到临敬殿,一进门就连忙大礼道:

“拜见圣上,拜见老师!”

“免!”

景顺帝第一次在外臣勉强露出一丝急迫,直接道:

“冯爱卿将东海国之行速速讲来,这个黑龙王是如何决定归附的?”

“启奏圣上,臣此去东海,正赶上这位黑龙王东征西讨。”

冯一博自然早就准备好了说辞,闻言不紧不慢的开始讲述。

“他本是我大魏之民,机缘巧合在海外开创一番事业。”

他并没细说出身,因为那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

“但他一直心向大魏,即使做过强人,也从未沾染大魏子民的鲜血。”

这话虽有夸张,但黑龙府的名声确实如此。

若说沾染鲜血,那肯定有大魏子民的。

不然甄家等和倭寇有勾连者,肯定不服。

“臣也在当地问询过,都说他是靠打倭寇发家,又带领大魏子民在流求立业。”

这算是铺垫了一个出身。

打倭寇起家,又流落海外做了移民。

肯定谈不上干净,但也算清白。

“攻打小琉球和吕宋,也都是为了大魏子民抱打不平。”

这话一出,张松越就有些皱眉,问道:

“小琉球如何能算大魏子民?”

小琉球是大魏藩属,但不算大魏国土。

冯一博当然知道这事,但他自然也早有准备。

“小琉球有汉家三十六姓,均是我中原子民后裔,此次被倭国屠戮数万,只余二十四姓尚存。”

虽然不是大魏人,但和大魏同源同种,甚至还同姓。

这就是师出有名,也附和他说的打抱不平。

“吕宋就更不用说,当地原本的王国早已沦丧在西番之手。”

不用张松越再问,冯一博就买一赠一。

又把吕宋的事说了一下。

“后来这群西番更是联合当地土人,屠戮我大魏移民数以万计。”

这事听的君臣二人心里都是“咯噔”一下。

无他,心虚!

虽然都说,贵人多忘事。

但景顺帝对登极之初的一些事,还是有些印象的。\./手\./机\./版\./首\./发\./更\./新~~

闽越移民的数万条性命,包含了君臣俩的太多无奈。

他们也想扬威海外,只是情势不允。

但又如何能忘?

“因此这位黑龙王。(下一页更精彩!)

听闻之后,积攒实力数载,直到如今时机成熟,才一举平定吕宋。”

这话说的君臣俩都有些脸红。

不由感慨这个黑龙王,颇有卧薪尝胆的志气。

他们君臣虽没忘却,但也再未提起过。

听了之后难免心生惭愧。

当然。

以君臣二人的城府,这点惭愧也是转瞬即逝。

听完这个解释,张松越微微颔首,道:

“也就是说,这位黑龙王是为大魏子民主持公道?”

这是在说黑龙王师出有名。

中原正统,最是讲究这些。

虽然灭国之战,但必须要有个名头。

只有这样,才能对其他藩属有个交代。

远的不说,小琉球的尚氏国主还在倭国呢。

假如被倭国放还,小琉球已经变成大魏的了。

肯定要到大魏问个明白。

那时候就可以说,小琉球已经灭国,是东海国帮你们报仇。

之后又在大魏的感召下归附。

你都灭国了,总不能怪别人帮你报仇吧?

而且我们大魏收的是东海国,也不是小琉球国。

这样才算没有首尾。

要怪,也只能去怪倭国了。

谁让三方之中,就他们是给你们灭国的那个。

“正是如此,此人虽是江湖草莽,却有一颗拳拳报国之心。”

冯一博先点点头,随后开始铺垫起黑龙王的人物形象。

这一句话,就把基调定下。

爱国的江湖草莽。

“臣到了流求,立刻得到他们热情招待。”

“在臣的一番劝说之下,黑龙王更是决定弃暗投明,带着属下和国土一起归附我大魏。”

“继续做我大魏之臣民,为我大魏驻守东海!”

这话就是再说,他虽然归附,但不会交权。

景顺帝闻言顿时皱眉,随即又舒展开了。

这样也属正常。

即使献土归附,也不代表要放下一切。

但不管怎么说,名义上是大魏的了。

不过景顺帝随即就又想到一个问题。

“既如此,他为何建国?”

归附就直接归附,建了国再归附多少有点画蛇添足了。

这也是张松越一直所疑惑的。

冯一博听到这个问题,当即大礼一拜,道:

“此事还请圣上恕罪,这是臣的主意。”

“什么?你的主意?”

景顺帝和张松越对视一眼,都看到对方眼中的不解之色。

“不错!”

冯一博点点头,随后大义凛然的道:

“圣上容禀,臣并无他意,而是为我大魏着想,才力劝黑龙王先建国,再归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