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站有人负责建设,也有人负责管理运行,楚君归没必要多在轨道上停留,于是就返回了行星地表。既然联邦一时半会不打算出现,他正好利用这个时间好好规划一下未来的展。
从林兮那边得到的战报来看,第九舰队的局势越不利。倒不是打得不够好,恰恰相反,第九舰队出现了一批如林兮这样的新锐舰长,打得有声有色,一时之间居然与占在绝对优势的联邦舰队僵持住了。
但另一方面,第九舰队的物资和能量储备也在飞速下降,战备物资已经不足以支撑一个月。撤退是迟早的事,不可能真的等物资见底,那时才撤都撤不下去了。
在这个时候,楚君归位于4号行星的两个基地就开始显露出重要性。现在两个基地加在一起的产能指数已经突破10万大关,意味着只要楚君归愿意,用一天时间就能造出上千辆垃圾级战车。如果在人类刚刚跨出太空的时代,这已经是超级大国的生产能力。就算在35世纪,以单个基地来看也不算低了。
不过楚君归仍不满足,还准备继续放大。反正每三天基地产能就能增加25%,12天之后就可以再翻一倍不止。
20万产能的基地,才叫工业力量,现在的只能称之为工业革命。在试验体的规划中,要超过百万产能时,才有资格自称大工业。
楚君归对道哥丝毫不敢低估,这个家伙自身强大且相当狡猾,并且吸收了不少联邦战士的经验智慧,又有类似于生化工厂一类的生产能力,相当难缠。
楚君归不打算和它在生物科技和数量上比拼,只准备用钢铁和火药的力量碾压过去。他的底气就是晶粒动力炉,有了能源就有了一切。
当年母星时代的一位历史人物说过,给他足够的动力炉,他能把母星给炼成钢铁。
楚君归也记不得是谁说过这句话,反正觉得很有道理。
在扩张产能之余,两个基地之间的展越来越不平衡,重要的生产和科研力量全部转移到2号基地,原本的末日阴影只剩下收采原材料进行初步加工的功能。其实末日阴影作为纯生存和占领型基地底子甚至比2号基地还要好,但是现在却没什么人愿意留在那边。
楚君归现在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了。没有人愿意呆在末日阴影,哪怕2号基地现在居住区被毁了一小半,只能三人或是四人睡一个房间,那也比末日阴影好太多了,毕竟每间宿舍都是自带卫浴的。这种东西在试验体眼中,除了浪费资源和空间之外,没有其它作用。但是普通人类似乎不这么想。
楚君归现在有大把产能在手,感觉似乎可以考虑着解决一下这个问题。他花了三分钟的宝贵时间思索,跑完了研究进度条,得出了一个初步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是拼装式宿舍,八人一间,每十间分配有公共浴室和卫生间,算是一个单元。每个宿舍单元大致需要消耗500产能,而末日阴影现在大约有8000多人,以及几百死硬的俘虏。
俘虏不用去管,继续维持0.5平方米的标准待遇,有助于他们早日转变思想。余下的8000多人,算上他们现有居住面积,大致需要50个单元,就能将居住条件改善到平均8人一间的水平。
楚君归咬了咬牙,决定每天拿出5%的产能生产10个宿舍单元,用5天时间完成整个改善计划。虽然完成后也达不到2号基地的标准,但是至少比之前是巨大的改善。
至于为什么要分5天而不是1天内就完成,那是因为试验体经过精心计算,生产10个单元的5000产能本身也是能增值的,它们也能每三天增长25%。所以拖上几天,产能就会增长得更多。
至于人类,按照李若白的说法,大部分人类会把希望看得比到手的利益更重。只要开始修建新的宿舍,给他们看到了希望,人们一般就能安静下来,等待着承诺兑现的那一天。
解决完住的问题,接下来就要解决两个基地之间的协同。现在两个基地之间每隔几天就会有一支大型的运输车队,往来输送物资人员。为了安全,每次都需要派出上百辆战车护送。
虽然试验体压根不缺能源,但是运输车队人员众多,这些人的时间也是成本!
产能的提升是无数细节的堆积,越是到后来,越是要重视细节。现在楚君归就专门抽出时间和算力,来解决运输队的效率问题。
想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是一个办法,直接降低成本是另一个办法。最直接降低成本的手段就是削减护送战车。这本来是选项之一,但是在经历过一次S级兽潮洗礼后,楚君归觉得安全反而是最重要的,毕竟护卫力量不足的话,一次袭击就足以让整个车队覆没。
在楚君归看来,哪怕概率再低,但只要事件生后后果是不可承受的,那这就是无法承担的风险。什么95、99置信度,都是扯蛋,大部分专家都是死在这上面的。
而提高效率,要么就是提高车队速度,要么则是提升单次车队的运输量。
楚君归手上最不缺的就是能源和物资,于是他把这两个限制条件剔除,重新跑了一次进度,最后就得出了一个最佳方案:用方舟运输。
还有一个更好的方案:用更大的方舟运输。
“这不就是贴地飞行的武装运输船吗?”楚君归看着最终方案,一阵无语。
方舟和武装运输船毕竟还有些不同,方舟大部分时间是在地上跑的,这样运输量要比武装运输船大得多,但是相对而言速度也会慢得多。
思考了一下利弊,楚君归决定还是先造一辆超大型方舟,以便为日后大规模的物资运输做准备。
新方舟总长超过100米,全新的15米直径轮胎和20米可伸缩悬挂能够让保证通过大部分地型,这样规划出的路线基本就是直的。
方舟上装载的反动力引擎可以让满载状态下的方舟表现出的重量不超过1000吨。如果再加上几台辅助喷射引擎的话,方舟甚至可以实现几公里的短距飞行。
这样一台新方舟的造价和建造时间只是武装运输船的五分之一,但是运载量提升三倍,而代价仅仅是在两个基地间的运输时间多出3小时。